欢迎访问中国谱网!
姓氏新闻
“木活字”传人以老宋体书写字典:一心只为传承
来源: | 作者:puzhanwang7369 | 发布时间: 2019-01-29 | 2501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段时间,木活字印刷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志仁一直在书写老宋体反字,计划做一卷老宋体字库。它以新华字典为原型,将字典收录的所有单字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成老宋体,形成字库。“这1万多个老宋体字,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木活字印刷术中所运用的老宋体,能让木活字印刷术更好地传承发展,也是我作为木活字传承人应该做的。” 王志仁说。

“书写老宋体可是一件细工慢活,需要专心致志,一天时间,最多也只能写50多个字。从2014年开始,我每天抽出大量时间去写,没想到在眼看就要完成的2016年下半年不慎遗失了,1万多个字只剩下了100多个字。”王志仁叹息道,为了心中的目标,他拿起笔重新开始撰写,现在已经完成近半的进度,写了4000多个字。

王志仁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当时几乎完成的字库照片。一卷150米长的宣纸,一个个娟秀质朴的字分成四行整齐地排列在宣纸卷上,像一件精美的书法长卷。“要写完这1万多个反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志仁感慨道。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已传承了23代,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实物见证。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堪称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1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2岁的王志仁就出生在木活字印刷术之乡——东源。作为木活字印刷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志仁一直致力其技艺的研究和传承,40多年从未间断。

少年习字打基础

 

王志仁从小喜欢书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跟着学校里一位教语文的周老师学写毛笔字。每天在家花大量的时间练习毛笔字,甚至做作业都坚持用毛笔完成,就这样一直练习到小学毕业。在初中,尽管学业加重,王志仁仍旧坚持每天练毛笔字,久而久之,他的毛笔字小有所成,受到了周老师和大家的一致赞赏。

东源村有许多替人编修宗谱的人,他们被称为“谱师”,王志仁的叔叔是其中一位。平时放暑假,王志仁会好奇地跟在叔叔身边观看,看看怎么修订宗谱,惊讶于叔叔能从上千个木活字中捡出自己想要的字。

1976年,王志仁的叔叔因为编修宗谱太忙碌,便邀请王志仁跟着一起做宗谱。叔叔告诉他:“你要是读书成绩好,考上大学肯定非常好,但是考不上大学,跟着我编修宗谱也是不错的工作。过去在农村,许多人都需要毛笔字写婚书、家书等重要书信,你的毛笔字写得这么好肯定有很大的用处。而且,跟在自己的叔叔身边学做宗谱,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和事情都可以及时请教,我也会倾囊相授。”

于是,19岁的王志仁上了一年的高中就辍学,去学习编修宗谱。但是对于毛笔字,王志仁一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坚持天天练习。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前,王志仁都会练毛笔字,一天起码练习2个小时。记得有一年,他光练写的毛笔字就有100多万个。

追本求源探活字

据了解,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的流传,维系于中国民间编修宗谱的传统,而一本宗谱的诞生要经过书写、雕刻、捡字排版、上墨印刷等十余道工序。书写、雕刻是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基础,也是关键工序,经常需要练习书法,并把字反着写,反着刻。

王志仁编修宗谱的木活字印刷字体是老宋体,这种字体起源于北宋时期,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的字形古朴端庄,用它印在宣纸上显得美观大气。

虽然印刷的是老宋体,但是王志仁练的毛笔字是仿宋体,跟老宋体有一定的区别。王志仁说,他天生就有老宋体的基因,第一次见到老宋体就入迷了。他翻着中华大字典,把48035个字的老宋体与仿宋体进行比较,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异,用自己的方法归纳出规律。

王志仁把点作为研究两者差异的第一步,发现老宋较之新宋在点的方面有3个特点:垂露短点、八字点、右上抛点。“公”字现在的“八”字头写法是仿宋体,一撇一捺而成,但是王志仁仍旧采用老宋体横捺的写法,也叫做“曲头捺”。而“心”字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老宋体右上抛点的写法。

在王志仁的工作室里,整齐地码着一个个小木框,其内密密麻麻摆放着一厘米见方的小棠梨木块,每个木块上刻着一个反写的老宋体汉字,这就是“木活字”。这些字都是按照口诀来排列的,以便下次再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将字捡出来。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严循古法,刻字有刀法,捡字有口诀,排版有格式,印刷有讲究。每当有宗谱需要修订,王志仁需要根据内容来捡字排版。他还有一套捡字口诀可以让他快速找到需要的字。“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等158个字的祖传歌诀,平仄有韵,很像一首诗,既方便捡字,同时又包含着千年汉字文化的品格与训诫。

发扬光大求传承

“这几年,我一直在做这样一件事——传承!结合自身经历宣扬木活字文化、印刷术技艺等,把木活字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王志仁说,这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洪流之下,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的木活字印刷术正遭遇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为培养更多的木活字传承人,近年来,瑞安市通过制定活字印刷术传承人带徒授艺计划、建立校园“非遗”传承基地等举措保护“非遗”生态。多位“木活字”传承人将这门古老的技艺带入年轻人的课堂。

自2012年起,王志仁奔走于各个木活字培训班、中小学拓展课和大学课堂,将自己40余年制作“木活字”的经验倾囊相授。如今,来自澳大利亚等地的“洋学生”也坐在了“木活字”教学课堂里,王志仁满是欣慰,他的授课培训能让更多人了解木活字印刷术。

王志仁最开心的事就是学生学有所成,参赛获奖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是让他继续传授木活字技艺最大的动力。

目前,王志仁还在筹备老宋体教材和课程的出版,教材给老师用,课程给学生用。他说,他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把木活字这门技艺传到小学、高中、大学的课堂里,让更多的人了解木活字。